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行业洞察

向订中信证券子方自主军机遇工电关注单修复 可控

  中信证券研报称,中信证券注自主军工电子方向近期迎来明确订单修复,军工在“对等关税”冲击下,电方单修内装及军贸方向自主可控料将提速,向订同时部分企业对汽车、复关工业方向的控机拓展也有望加快。弹药链及新质方向拓展仍为重点关注的中信证券注自主两大方向,具备“混合标签”的军工标的具备更强的修复确定性与更大的超预期潜力:1)数字芯片;2)模拟芯片;3)传感器;4)连接器;5)模块/组件;6)被动元器件。

  全文如下

  军工电子|订单景气迎春到,电方单修关注自主可控机遇

  军工电子方向近期迎来明确订单修复,向订在“对等关税”冲击下,复关内装及军贸方向自主可控料将提速,控机同时部分企业对汽车、中信证券注自主工业方向的军工拓展也有望加快。我们认为弹药链及新质方向拓展仍为重点关注的电方单修两大方向,具备“混合标签”的标的具备更强的修复确定性与更大的超预期潜力。

  自主可控为军用领域硬需求,料内装及军贸方向的芯片/传感器仍有较大国产化空间。

  我们认为在美国“对等关税”冲击及其潜在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风险下,军用领域芯片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及经济性将进一步提升。重要性上,军用芯片潜在的禁运风险,以及关键元器件中留有“后门”对于国防安全的威胁,使得军用芯片自主可控成为硬需求。经济性上,在美国多轮加税之后,若不考虑后续部分品类豁免的可能性,进口芯片已完全不具备经济性。2018年贸易战及之后军用芯片国产化率迎快速提升,也带动了产业进步及相应投资机遇。内装角度看,当前特种数字芯片、模拟芯片及传感器中部分细分品类国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;军贸角度看,前期军贸装备原则上并无元器件国产替代硬性要求,但加关税后部分进口元器件显然不具备经济效益,军贸型号元器件国产替代重要性提升。

  ▍军工需求方面,订单正处明确修复通道。

  由于型号调整、政策变动等原因,以及“十四五”初期大量备货致使的下游库存偏高等因素,军工电子行业需求在2023-2024年整体承压。我们在2024年11月18日外发的报告《国防与航空航天行业军工电子板块跟踪—寒冬已过,自主可控聚力当先》中提出:“伴随政策变动导致的行业订单节奏‘阵痛期’逐步消除,以及‘十四五’后期大量新研型号逐步走向批产,行业有望在24Q4-25年持续迎来明显修复”。军工电子当前正处明确的快速修复通道,根据各公司2024年业绩交流会以及我们调研情况显示绝大多数的军工电子公司25Q1订单均迎明显修复。其中,中航光电在4月11日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》中表示“公司一季度防务领域呈现复苏增长态势,航天、兵器等细分领域增长迅猛”,航天江南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表示“航天电器订单量创历史新高。3月以来,航天电器市场拓展成效显著。”我们认为当前的订单修复具备持续性,25Q2甚至2025全年的订单回暖可期。

  ▍民用拓展方面,关税利好有汽车等民用领域布局的公司。

  由于可靠性等要求与军用级元器件类似,工业及汽车领域为军工电子公司向民用拓展的主要方向。但由于成本要求高,同时下游客户对元器件国产替代的意愿整体偏弱等,仅少数军工电子公司在民用领域取得相对较好的拓展。在“对等关税”冲击及贸易政策、供应链安全等不确定性等扰动下,汽车及工业领域客户对芯片国产化的“意愿问题”及“成本顾虑”均有改善,特别是模拟芯片及传感器等短期受影响较大的方向。我们认为美国“对等关税”政策对军工电子公司向汽车、工业等领域的拓展构成利好,相关公司有望在军工主业修复的基础上,更快迎来其民用成长曲线的发展。

  ▍风险因素:

  贸易摩擦不确定性;下游订单修复节奏波动;部分环节降价压力持续;行业新品研发突破不及预期等。

  ▍投资策略。

  军工电子方向近期迎来明确订单修复,在“对等关税”冲击下,内装及军贸方向自主可控料将提速,同时部分企业对汽车、工业方向的拓展也有望加快。我们认为弹药链及新质方向拓展仍为重点关注的两大方向,具备“混合标签”的标的具备更强的修复确定性与更大的超预期潜力:1)数字芯片;2)模拟芯片;3)传感器;4)连接器;5)模块/组件;6)被动元器件。

(文章来源:人民财讯)

分享到: